快3到底是砍龙好还是顺龙好-“央行的央行”BIS给稳定币泼冷水:三大关键标准未达标
你的位置:快3到底是砍龙好还是顺龙好 > 新闻动态 > “央行的央行”BIS给稳定币泼冷水:三大关键标准未达标
“央行的央行”BIS给稳定币泼冷水:三大关键标准未达标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7:54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最近几个月,随着美国的GENIUS法案生效和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了《稳定币条例草案》,稳定币这个话题一下子火了起来。

可是,被称作“央行的央行”的国际清算银行(BIS)却在这波热潮中泼了一盆冷水。

在它最新的年度经济报告第三章里,专门分析了“未来货币和金融体系”的前景。

BIS指出,虽然稳定币在数字资产化方面有点潜力,但它在“统一性”、“灵活性”和“诚信”这三大核心标准上表现不尽人意,根本没法撑起整个货币体系的脊梁。

眼下,以央行为核心的双层货币结构还是最靠谱的选择。

说到这三项标准,BIS强调它们对货币的重要性。

先说“统一性”,用通俗点说就是货币的价值共识,换句话说,就是大家都愿意无条件接受同一货币。

为什么?

因为这些钱背后有央行撑腰,央行提供的安全资产让银行之间能按面值顺利结算。

央行的职责就是为公众利益站台,所以货币才不会问“你凭啥花钱”,大家都信得过。

换句话说,钱是经济协调的纽带,一旦价值共识崩了,整个体系就乱套了,社会成本那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
除了统一性,货币还得过两个实用的“考场”——一是“灵活性”,就是说钱得能灵活调配,满足大额支付需求,保证债务能及时还清,不让体系堵车;二是“诚信”,也就是要能防范金融犯罪和各种违法乱象。

举个例子,现有的实时全额结算系统(RTGS)就是个灵活性的典范。

在双层货币体系里,央行随时准备用政策利率和高质量抵押品,为银行输血储备,必要时还能提供日内流动性,确保交易实时到账。

银行这边,则根据市场需求,决定给实体经济放多少货币(其实就是存款)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银行发的钱不需要全额储备支持,无论是金本位时代的金银币,还是现在的法定货币体系,储备都不是“一对一”的。

毕竟,现实里谁还抱着一堆现金跑来跑去?

这反而会拖慢支付效率。

相比之下,稳定币得有等值的法币资产做后盾,这让它的灵活性大打折扣。

另一方面,银行通过发放贷款、透支等方式,可以“创造”货币,这对保持经济流动性至关重要。

至于“诚信”,货币体系得能挡住骗子和不法分子,不能让金融犯罪趁虚而入。

大家不信任的钱,根本撑不起长时间的稳定。

BIS直言,稳定币在这三大测试中“表现糟糕”,顶多只能当“辅助选手”用。

“合法的用例应该纳入监管体系,不合法的则坚决排除”,这是它的态度。

具体来看,加密货币的运作逻辑和传统货币完全不同。

它们试图摆脱中介,推动点对点的信任重构。

听起来挺酷,但没背书的加密货币反而催生了新的中介,比如托管钱包——第三方帮你管钥匙和资产。

更别提价格波动大得吓人,根本不像稳定的货币,更像投机玩意儿。

稳定币虽然想做“加密世界的入门票”,承诺价值稳定,多数挂钩美元,并且运行在公共区块链上,算是交易中介,也因为背书机制带点货币味儿。

它还被一些缺美元账户的新兴市场居民用来跨境转账,这倒是帮大忙了。

但回到货币核心的三大标准,稳定币通通不及格。

公共区块链的匿名特性虽然保护隐私,结果也让洗钱、恐怖融资等非法行为更容易。

缺乏传统金融的“了解你的客户”(KYC)流程,问题更严重。

稳定币的无记名本质意味着流通时不被发行方监管,这让金融犯罪风险高得吓人。

尽管大家对稳定币需求还挺旺,BIS还是认为它在诚信测试上表现差强人意。

再说统一性和灵活性。

稳定币像数字无记名工具,缺乏央行结算功能,难以统一货币价值。

它们持有量背后标着发行方,简直跟19世纪美国那个“自由银行时代”一堆私人银行券没啥两样,价格各自为政,破坏了货币应有的统一性。

灵活性差则是因为稳定币必须有等值资产作保,新增发行必须先拿到全额资金,“先付现金”的规则根本没法灵活调配资金。

稳定币还带来别的麻烦,比如它承诺永远能兑付面值,这跟追求风险和利润的商业模式天然冲突;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来说,货币主权受损和资金外逃也是个大隐患;如果稳定币规模继续膨胀,还可能引发金融稳定风险,比如安全资产被抛售的连锁反应;银行发行的稳定币同样可能埋下新风险。

总的来说,BIS坚定地支持现有的双层货币体系,尽管它还有完善空间,但以央行为核心的模式依然是保证货币功能的最佳方案。

央行提供最高级别的货币,确保结算最后性和计价稳定;商业银行和私营部门则负责支持经济活动,提供日常支付服务。

BIS没否认未来货币体系的重要性,不过那终归还是要围绕央行准备金展开。

代币化被看作是未来金融变革的关键,它既可以改善现有体系,也可能催生全新模式,为跨境支付和证券交易打开新局面。

想象一下,把央行准备金、商业银行货币和政府债券都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字平台上,这个平台既可以是分布式账本技术,也可能不是。

通过一张“统一账本”,代币化能够让货币和资产操作变得无缝连接,效率飙升。

这个新体系的基础,就是将传统资产记录搬到可编程平台上,实现信息传递、对账和资产转移一次搞定。

听起来很未来感,但这正是货币金融体系演进的自然下一步,释放更多潜能,也让大家的钱袋子变得更方便、更聪明。



相关资讯